做有温度的智慧陪伴者 望海园中学 林伦伦 背景:家庭对一个人的性格和才能有着深远的影响,会在一个人身上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。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,父母如果能够营造温馨、和美的家庭氛围,用爱心和科学的态度陪伴孩子,对孩子施以正面的教育影响,为他们的成长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帮助,一般来说,这个孩子会呈现出健康向上的生命状态。可是现实中经常会听到家长说起陪伴孩子就是写作业的各种闹心,或者孩子进入青春期不听话、不说话,各种陪伴误区使得亲子关系紧张,家长烦心、孩子委屈,想靠近彼此可是又不知道如何是好。家长对真正的陪伴没有深入思考,从而导致行为上的偏离,心理上的痛苦。基于家长的需求确立了此次父母大学的主题——做有温度的陪伴者。力求帮助家长从了解初中孩子的成长规律入手,解读陪伴的误区,探寻陪伴的意义,摆正陪伴的位置,重拾陪伴的温度,携手孩子一路向暖向好成长。 教学目标: 1.从了解初中孩子的成长规律入手,做到理解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,为理解陪伴打好基础; 2.在认识规律的基础上,解读陪伴中的误区,探寻陪伴的意义,摆正家长陪伴的位置,重拾陪伴的温度。 教学方法:分析交流法、微视频助教法、绘画解读法、体验法。 教学时间:30分钟 教学过程: 热身活动:手指操 首先,我想请在座的家长朋友跟我一起来做个小体验,来做个手指操。 家长朋友,10以内的加减计算大家应该没问题吧?大家会说太简单了。我们现在用食指表示“1”,同时出食指和中指表示“2”食指中指加无名指同时出表示“3”….左右食指交又为“+”号,两个拳头相碰表示“=”,我表达清楚了吗? 大家先跟着我的口令节奏来一遍。 好的,我们再来一次,这次我们按照自己说口令的节奏试试。 两次手指操,您觉得哪次的手指操会舒服一些? 很显然,大家刚才在做手指操时,跟随自己的节奏做,正确率高,效果好更有成就感,更愿意坚持下去。为什么呢? 有掌控感,自己说了算。这就是独立意识。是初中孩子需要的。家长朋友们初中生和小学生不一样了,那么反观我们在陪伴孩子时呢?您是否有做到尊重孩子的成长节奏呢?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聊陪伴的话题。 一、 认识陪伴 1. 初识陪伴 提到陪伴我想了解一下大家陪伴孩子做多的是什么事情? 理想的画面:温馨和谐 现实的画面:乌云密布 大家有没有想过我们一直在努力的陪,但是结果为什么这么闹心呢? 家长交流。 看来我们的陪伴存在很多误区,我们没有重视陪伴的对象——初中生。他们是一群是处于青春期的孩子,他们还在成长中,他们的身心处在极大的变化发展之中,而这种成长与发展是有其自身规律的,我们的陪伴没有遵循规律所以才闹心,那规律是怎样的呢,我们一起听听专家怎样说。 2.认识规律 播放微视频。 了解了这些规律,您对陪伴孩子有了哪些新认识?(现在您对在陪伴孩子过程中的各种闹心有了哪些新认识?) 家长交流。 过渡:有了认识的提高,我们再来看看现实中的问题。 二、 解读陪伴(通过画找原因) 我们来看看您的陪伴在孩子心中是什么样子的。 出示家庭海洋动态图, “大鲨鱼的形象”、“监狱、栅栏围得死死”的画面、孩子渺小到几乎没有,家长却是庞然大物等等。 引导家长尝试解读孩子的心声,大家从孩子的画中发现了看到了什么?您的感受是怎样的? 家长交流。 在家长交流的基础上进行归纳,探明错误陪伴的原因。 1.高高在上 (大鲨鱼+专治微生物)我就是权力的实施者,我说怎样就怎样,看孩子哪哪都不顺眼。不顾忌孩子的成长需求,让家里没有温度。不会和孩子平等的交流,没能尊重孩子。 2.在后监视 (栅栏)各种不放心、一举一动都要掌握,不给孩子一点空间。不相信孩子,舍不得放手,不给孩子成长的机会。 3.在前指挥 (一张图配文字的画面,“没有地位,意见都被反对,时不时就覆灭”)完全要听从家长的指挥棒,您在前面生拉硬拽,不顾及孩子能不能跟得上。 这些是我们想要的陪伴吗?其实这些都不是真正的陪伴。 那么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探寻对策,找准陪伴的位置。 三、深度陪伴(根据原因找对策) 1.陪伴在左右(先交流后总结提升) 不做高高在上的发号施令者,那么我们的位置应该在哪里呢? 家长交流。 有的时候我们的陪伴应该在孩子的左右。真正的陪伴中,我们在左右,我们应该给孩子的是商量,是尊重,是沟通,是让他感受的家的温暖。 2.陪伴在后(体验活动后提升认识) 体验活动:伸出一只手抓一把沙,你会怎么做? 家长体验,分享感受。 抓的紧——想要的太多,抓得太紧,孩子没有了空间,成长无从谈起,这与我么陪伴的初衷相违背。 抓的多——舍得放手,给孩子独立成长的空间,适度放手,给孩子成长的空间,我们陪伴在后,跟随孩子前行,在他需要的时候给他适当的支持、帮助。更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。 3.陪伴在前(人民日报“家长五个层次”认识到家长的引领作用) 我们的陪伴还可以在前面,在前面干什么呢?我就想到了人民日报曾经刊登过的一篇文章《教育改革要从家庭教育开始》,其中提出了家长层次论 我们一起来看视频了解一下 《家长层次前三个》 第一层,舍得给孩子花钱 第二层,舍得为孩子花时间 第三层,开始思考教育的目标问题 视频中只讲到前三个层次,那么我们来继续探讨一下更高级的两个层次。 第四层,为教育孩子而提升和完善自己 大家想一下为什么我们教育孩子,要提升和完善的却是自己呢? 家长交流。 我们是榜样,是方向的引领。我们看到了自己的不完美接纳了自己的不完美,才能有力量去提升自己,才能去引领孩子向更高更好的地方发展。向哪发展呢? 第五层,鼓励和支持孩子成为最好、最真实的自己 当你能真正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时,你才能接纳孩子的不完美,才不会处处去和别人比较,才不会对孩子生拉硬拽,这个时候你才能从内心支持他成为那个最好且最真实的自己。 梳理总结:(出示前、后、左右画面配合总结)这样看来,我们家长的陪伴是多方位的,时而在前,我们是陪伴是引导,是榜样;时而在后,我们的陪伴是支持,是帮助,时而在左右我们的陪伴是尊重,是温暖的力量,这是我们家长在陪伴时的潜三角关系(出示三角图),如果您把这个位置摆正了,我想孩子的成长会更顺利。 这样温馨的画面就会呈现。(配图) 四、 温暖陪伴 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陪伴的力量 视频《努力一点点》 (用家长上次感悟做总结) 
(或者用这样的话做总结) 有人说陪着孩子成长就像牵着一只蜗牛在散步,那么我们一定要把握蜗牛的节奏,调整好自己的位置,做到智慧在左,陪伴在右,爱的路上我们与孩子携手一路向暖向好!
|